认识自己
要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,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,而这需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:了解自己是谁,需要什么,想要什么。正如柏拉图所说:“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。”如果你不去审视自己,永远无法真正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幸福。
引言:如果你不了解自己,就无法明确自己真正需要什么,也就无从谈起如何去实现。
在贸然投入圈子之前,请先自我审视
1. 冷静并了解自己
在你冲动地踏入圈内世界之前,先冷静下来,花点时间了解自己。如果不花时间去弄清楚自己的性格和内心需求,直接进入圈内,可能会让你陷入痛苦的境地。
想象一下,你在完全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进入圈内世界,就像在漆黑的夜晚去工具房找某个工具。周围一片漆黑,你什么也看不见,甚至不确定自己要找的是什么。
比喻:最后,你只能在黑暗中摸索,手足无措,试图找到方向。最终,你可能会多次绊倒,撞到膝盖,甚至划伤自己,摔倒的次数比你愿意承认的还要多。
2. 先确定需求,再做准备
如果你有一个朋友打算在晚上去找工具房里的东西,相信你会给他两个建议:
- 先确定自己需要什么。
- 等天亮再去。
同样适用于你。在进入“工具房”(即圈内的)之前,先搞清楚你是谁,真正的需求是什么。这束光或许无法揭示一切,但至少能帮助你看清前方的路。
自我反思的重要
为了深入挖掘自己的需求、欲望和自我认知,以下几个问题或许对你有所帮助:
- 对你来说,臣服或臣服角色意味着什么?
- 对你来说,支配意味着什么?
- 你寻求的结果是什么?
- 未来三到五年内,你希望生活中有哪些不同?
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也不应该是一分钟就能回答的表面问题。它们需要你深入思考。这是你的生活,难道它不值得你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如何度过这一生吗?
留有余地,避免过度追求完美
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,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会随着你在生活中的成长和变化而不断演变。妥善保存你的答案,时不时重新审视,了解自己走过的路和发生的变化。
这有助于你:
- 看清是否曾经偏离目标
- 提醒你是否需要做出调整,以达到理想状态
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
很多人在试图理解某件事时,往往只关注“是什么”。当我们只关注“是什么”以及这些事情给自己的感受时,往往只是触及表面,未能探究“为什么”。然而,对“为什么”的理解才是推动我们寻找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案的关键。
举个例子:
当你和朋友一起喝咖啡时,朋友发现你情绪低落,于是问你:“你怎么了?” 你回答:“我只是压力很大。” 对话到此为止,你们没有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源。结果,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焦虑、抑郁等问题,而你则被情绪所左右,失去了控制。
深入反思:假如你的朋友继续问道:“你为什么压力这么大?” 这一问题促使你更深入地反思背后的原因,从而加深对问题根源的理解。
提升幸福感:从了解需求开始
一旦你知道了自己的真正愿望,下一步就是弄清楚“为什么”:
- 为什么我希望实现这个愿望?
- 为什么这是我的需要?
- 为什么有时我会逃避、忽视或拒绝?
深入探讨“为什么”
面对这些问题时,我们常常陷入“是什么”的表层思考,而不是深入思考“为什么”。当有人问你:“为什么你选择以Dom或Sub的身份生活?” 你可能会回答:“因为这让我感到兴奋。”这个回答只关注了“是什么”,而没有深入到“为什么”。
自我觉醒:不断深入的过程
你可以将这些问题逐一记录,并在每个答案后继续追问“为什么”,直到你无法再进一步挖掘。这个过程可能带来更多自我认知上的启发。
提醒:如果有朋友、伴侣或专业咨询师陪伴并帮助你进一步追问,你可能会更清晰地从一系列的“是什么”详细追索到对“为什么”的意外启发。
如果你不花时间去深入了解自己,就如同蒙着眼睛在飞镖靶上投掷飞镖,期望偶尔能碰巧命中靶心。而真正该做的,是摘下眼罩,瞄准你真正想要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