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前文所讲,无知通常会导致恐惧。一些看似“极端”的BDSM实践在不了解的人眼中可能会让人感到害怕,且容易与真正的暴力行为(如宗教裁判所的酷刑)相混淆。从外人的角度来看,确实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这些行为感兴趣,而不会将其视作病态。
很遗憾,媒体和大众经常传播错误观念,将真实与虚幻、双方同意的行为与犯罪行为混淆。尤其是当媒体特意展示极端案例时,很多人因误解而对BDSM产生恐惧。
BDSM的起源与演变
“BDSM”这个术语首次在1991年由USENET的论坛提出。虽然有传言说该词早在1969年出现,但此说法尚存疑。真正广泛使用这一术语是在2000年代以前。在此之前,BDSM更常被称为“虐恋”(sadomasochism),仅为BDSM的一部分。
不少人对超出传统范畴的性活动存在偏见,特别是在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环境下。一般来说,以下几点是造成误解的主要原因:
- 媒体(尤其是电影):展现出非常刻板且充满幻想色彩的BDSM形象;
- 新闻报道或调查:倾向于关注极端个例,未展示BDSM实践的多样性;
- 误导性信息来源:一些博主或创作者根据有限甚至有误导性的信息传播“知识”;
- 社会偏见的传播:广泛流传的“大家都知道的道理”往往是不准确的偏见;
- 反性团体的攻击:基于偏见,反性团体对性探索进行攻击和诋毁。
总体而言,BDSM常常被误认为与暴力有关或被视为异常的心理状态,导致其在社会中被贴上负面标签。
常见的误解与偏见
在BDSM领域中,最常见的三种误解包括:
- 认为BDSM爱好者有“变态”倾向或“精神不正常”;
- 认为BDSM参与者有暴力倾向;
- 认为BDSM是不受控制且以虐待为目的的行为。
精神不正常?
对于BDSM,很多人首先质疑的是参与者的心理健康,同时怀疑他们与暴力行为的关系。
然而,实际情况表明,BDSM爱好者与普通人群在心理上并无明显差异。无论职业、年龄、性取向还是政治倾向,BDSM爱好者的区别仅在于他们在私人空间中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你可能每天都会碰到BDSM爱好者——他们可能是你的邻居、同事、朋友,甚至是医生或服务员。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,BDSM并未被视为病态。多项研究已表明,BDSM爱好者并不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。
精神病理学的发展
19世纪时,精神病学家将BDSM列为一种不正常行为,特别是在Krafft-Ebing的著作《性心理病态》中。然而,现代精神病学逐渐转变了对BDSM的态度。如今,在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》(DSM-5)及《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分类》(ICD-11)中,自愿且基于共识的BDSM行为不再被视为病态。
媒体误导:《五十度灰》
《五十度灰》系列的书籍和电影虽然引发了广泛讨论,却让很多对BDSM感兴趣的人产生误解。这部作品以浪漫的包装展示了不健康的控制欲,这对BDSM群体是一种误导。实际上,BDSM强调双方同意和沟通,而不是不平等的控制。
BDSM并不等于SM
很多人将BDSM与SM混淆,导致误解。BDSM包含多个方面:BD(捆绑与调教)、DS(支配与臣服)和SM。然而,由于SM更具有视觉冲击力,公众误以为整个BDSM仅等于SM。
结论
BDSM常常因无知和偏见而受到误解,但通过深入探究能够发现BDSM并非暴力或不健康的行为。BDSM是建立在双方自愿、沟通和信任基础上的,需要通过科学和广泛的信息传播改善对BDSM的误解。